{dede.global.cfg_indexname}

主页
分享互联网新闻
百事资讯网-国内外新闻时事,奇事,新鲜事

生鲜B2B旺火,为何“烧”不掉农贸市场?

更新时间:2019-01-24 14:17人气:

生鲜B2B旺火,为何“烧”不掉农贸市场?

虎嗅华东报道

作者 | 范向东

头图来源:视觉中国

快要过年了,想必肉类蔬菜等商品价格又要涨一些,而“菜篮子”生意早已被互联网玩家盯上。比如,近日美团上线了“美团买菜”,把“生鲜电商”和“社区化服务”作为切入口,为消费者提供送菜上门的服务。

但从当下城市消费的需求来看,由于工作生活节奏快,年轻上班族自己买菜的频率越来越低,接触“菜篮子”更多是通过外出就餐或者外卖、食堂等渠道。消费者从净菜到熟食的需求变化,会影响农产品的流向。

为此永辉、步步高等传统生鲜商超也开始重视B2B业务,在打造消费终端的同时,发力“菜篮子”上游产业(详见《创始兄弟“裂痕”下的永辉,正从盒马转学海底捞?》),而大众的消费品质、购买价格,能在生鲜产业链重构中获得红利么?

不管是社区生鲜店、生鲜电商抑或生鲜B2B,无一例外都是要分掉传统生鲜渠道市场,那么农贸市场要被取代了吗?

“菜篮子”的三重进化

我国实施“菜篮子”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:要想填满“菜篮子”,必须搞好“菜园子”和“菜摊子”。

“菜园子”在农村,“菜摊子”在城镇,而中间的交易流通主要发生在“农贸市场”。

1985年,国家正式宣布,“取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统派购制度”,改为“实行合同定购”,定购以外的粮棉产品和其余农产品,放开购销价格和流通渠道,实行市场购销。

从此,由政府投资并管理的“菜篮子工程”——农贸市场出现。到九十年代,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格局被建立起来。

生鲜B2B旺火,为何“烧”不掉农贸市场?

国内最基本的“五站式”流通模式,农户——产地批发市场——销地批发市场——零售商——消费者,层层交易,其中心主体是产、销地批发市场。为了让“菜篮子”来到城镇居民的家门口,销地批发市场与消费者之间往往有多级分销商。

作为作为居民“菜篮子”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,其背后也主要由政府推动。这也是最普遍的农产品流通路径,目前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80%以上。

终端农贸市场星罗棋布,方便了城乡居民,不过场内摊位多,菜贩的进货渠道也广而杂,难以管理。九十年代,超市业态逐渐在大陆兴起,政府意识到只有经营主体的组织化、规范化,经营产品才能标准化、规范化,因而通过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。.

如今的生鲜巨头永辉,也是当年“农改超”第一批受益者。而生鲜超市呈现出地域性,一个原因也在于此。

"农改超"后,新超市采取的是统一采购、统一配货、统一定价的连锁超市化的经营方式。连锁超市是唯一的零售主体,政府不参与流通过程中利润的分享,只是作为组织调控者参与其中。而后政府又推动“农超对接”,连锁超市企业与农户、农业生产合作社直接建立的有固定协议 、持续采购的关系。由于连锁超市销售渠道运作规范,使生鲜食物的新鲜、质量有了更多保证,当然,价格也要贵一些。

在发达国家,超市是农产品的主要零售渠道,美国、德国和日本超市渠道占比分别为90%、87%和70%,而中国的农产品终端销售中,超市只占30%~40%。生鲜超市可以看做农贸市场的进化,受益于城镇化、社区菜场不足、消费升级,因此生鲜超市和生鲜电商都还有增长空间。

当然这些农产品并不全是被消费者直接购买,一部分会经过加工,由餐饮渠道流向消费者,如今单身的年轻人及忙碌的上班族,少有自己在家做饭,基本都是外面解决,个别发达地区的非家庭餐饮需求甚至能占到地区总量的三分之二。

而这些B端对农产品的采购渠道也不相同。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、连锁餐饮和校企食堂等,有能力做大规模采购,例如海底捞的蜀海供应链,已从内部采购转型为开放食材供应链平台。而中小餐饮及食堂等,大多是由批发摊主送货上门,或从距离较近三四级零批市场采购。

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直接链接终端中小餐厅需求,在中国,还没有出现美国Sysco一样食品供应链巨头。中美环境不同,但理论上中国4万亿餐饮市场能够孕育出比肩Sysco的B2B公司。

因而,无论是两大外卖平台的“(美团)快驴进货”、“饿了么有菜”,连锁餐饮企业旗下的“蜀海”、“信良记”,还是美菜、宋小菜、一亩田等创业公司,都在讲越过层级农贸市场,成为中国Sysco的故事。

下面,虎嗅·高街高参综合了几家生鲜B2B公司的案例,从它们各自的切入特色,来带大家一窥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风云变幻。

一亩田:产源信息撮合大中介

喜欢就分享给好友吧~

官方微信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